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话题吧。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全文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处和全文?

4.“生死契约,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无论生死离合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爱情誓言。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承诺,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契约,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于《诗经》中的《击鼓》篇,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与宋。长期不让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入树林下。

       一同生死不分离,咱们誓言立心里。我曾紧握你的手,到老和你在一起。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难以实现我誓言。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我整理出一些重点词汇解释:

       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⑵其镗(tāng):犹言“镗镗”,形容鼓声。古代敲鼓以召集民众。

       ⑶踊跃:犹言鼓舞。一说跳跃,奋起,此为喜好的意思,是穷兵黩武的疯狂模样。兵:武器,刀枪之类。

       ⑷土:挖土筑城。国:城郭。城:修城。漕(cáo):城墙外的护城河。一说卫国城邑,在今河南滑县境。

       ⑸南行:指出发到南方去打仗或服役。

       ⑹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出征的主将。

       ⑺平陈与宋:调停陈、宋两国敌对关系,使之和好。平,和,讲和。陈,春秋诸侯国,帝舜之后,都城在今河南淮阳。与,于。宋,春秋诸侯国,为殷商遗民国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⑻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以,在此有让、使、允许的意思;一说通“与”。

       ⑼有忡:犹言“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⑽爰(yuán):发声词,犹言“于是”,在这里。一说“于何”的合音,在哪里。

       ⑾丧马:丢失战马,意味着难以逃离战场,有丧命之虞。丧,丧失,此处谓跑失。

       ⑿于以:于何,在哪里。

       ⒀林之下:山麓树林之下。

       ⒁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

       ⒂子:指其妻。成说(shuō):约定,发誓,订立誓约。

       ⒃偕老:一起到老。

       ⒄于嗟:吁嗟,叹词。于,同“吁”。阔:指远别。

       ⒅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会,聚会。

       ⒆洵:遥远,久远。《韩诗》作“夐”,即迥远之义。

       ⒇信:守信,守约。一说古“伸”字。

知道整首诗歌的意思了,让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背景和赏析吧:

       《击鼓》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全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文章全篇也是在歌颂战友之情,讲述两名战友在艰苦而又漫长的征战过程中互相鼓励,而其中的“契阔”指的是勤苦的意思。

       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已经很少再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来形容友情了,但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们都应该彼此勉励,携手度过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

       愿我们都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去温暖彼此,成就彼此。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全文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执子之手,是对一个人的完全信任,是真挚爱情的流露。因为深爱。因为深信,所以愿意将自己一生的幸福托付给他。并坚信,他一定会给自己幸福,自己也一定会十分的幸福的度过一生。因为是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因为彼此信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处和全文?

       是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出自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

       全文: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话译文:

       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bèn)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陈国、宋国);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战士之间执手相约,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扩展资料:

       《击鼓》讲的是战争,不管是穷兵黩武的四处征战,还是保家卫国的战斗,士兵面对的都将是别离,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长于一生。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若不从大处去讲,那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无居无所的飘零,和兵失去战马的凄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契阔”二字,《毛诗》训成“勤勉”,从下一句的“于嗟阔兮,不我活兮”来看,这个两个阔字应意思相同,是别离的意思,契为聚合之意。活,是“佸”的借用,相会之意。“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感慨相隔遥遥,无法兑现自己的誓言。这个誓言是给心爱的袍泽许下的白头偕老的信。

       击鼓进军,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战争在那时候占据着生活太大的空间,歌颂战争的神圣,悲叹战争的哀怜,在诗歌中频见不鲜。《击鼓》只是一个士兵小小的心声,无关乎国家社稷,只因为心中的情节,人最本能的思念,远离的是爱人,走不上的是回家的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死契约,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出自《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如下: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如下: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扩展资料:

       “怨”是《邶风·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

       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百度百科——国风·邶风·击鼓

       这句诗来自诗经、风、邶风

        名字是击鼓

        大至意思是战争中的军人在外,对家人的怀念,恐怕不能白头到老。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契:合

        阔:离

        子:这里指是从军丈夫的妻子

        生死离合,与她已山盟海誓死

       死生契阔"(死生永远不分离)"与子成说"(对你誓言记心里)"

       好了,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