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作先锋_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廖化作先锋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是在夸廖化吗?

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说此话是在暗讽姜维?

3.“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4.“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的实力真的不行吗?

廖化作先锋_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是在夸廖化吗?

       “三国演义里:‘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还是说廖化的才能太低”?从演义的故事情节看,两者都是存在的。

       蜀国,经过火烧连营的惨败,蜀国将领,士兵,损失惨重,军力衰退,防御都是非常困难的。

       在完成安居平五路以后,稳定了国内局势,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经济得到了发展。蜀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能够镇守关口的老兵老将,战场阵亡的,病亡的,自然去世的不计其数。

       蜀国兵力奇缺,将才难以得到补充。边关没有威震四海的名将良才,边关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蜀国的军力,靠引进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在战斗中,提高将才的能力,把身经百战的二流人才,重新启用,重用,让他们尽快成为一流将才。

       原来的二流将才,带兵作战的经验丰富,没有一流将才的压抑,他们自身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迅速完成新老交替,提高兵士的素质,增强军事力量。他们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战中提炼出来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蜀国不能够被动挨打,只能够选择主动出击,在进攻的防御中求生存。

       在蜀国,军力提高重任,就落到了二流将才的身上。没有大将,我就是大将;没有年轻的来当此重担,我就来承担。老当益壮,鼓舞士气。

       这句话的感情是复杂的,包含了作家对蜀国老将的深切怀念,对蜀国军力衰退,后继无人痛心疾首,对年迈老将出征的安危担惊受怕,对老将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所赞美……

       对于这种攻击性的防御,没有老将们的支持,踊跃参与为榜样,是达不到预想的。当我们读到后面,就会觉得廖化的才能,越来越高大,完美。更加崇拜诸葛亮知人善用。

       诸葛亮的北伐,规模小,没有长期驻扎的计划,更不会孤军深入。交替用兵,在实战中培养人们居安思危的战争意识。廖化这样的老将,能够毫无怨言,身先士卒,不愧为国之栋梁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说此话是在暗讽姜维?

       民间有句老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如果单看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廖化没有当先锋的能力和资格,只是因为没有蜀汉军中无人可用了,所以才只能让廖化充当一下。

       不过,也许真实的意思和民间的解读是不一样的。

       1、蜀汉真得无人可用了吗

       在揭示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前,先来解答下面这个问题:蜀汉真得无人可用了吗?现在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相对与曹魏阵营的人才辈出,蜀汉人才断档严重,青黄不接,可以称得上“顶梁柱”的大将更是屈指可数。从这个层面上讲,蜀汉确实无人可用。

       蜀汉后期的主要军事人才,大体可分为3个档次:

       末档:偏将、副将、先锋。以镇北将军王平、安汉将军李恢、扬武将军邓芝、巴东太守 罗宪、右车骑将军廖化等为主要代表。

       次档:主将。以左车骑将军张翼、平北将军马岱、左将军吴懿、后将军吴班、奋威将军马忠、辅国将军董厥等为主要代表。

       首档:元帅。就两个人,一是大将军姜维、二是车骑将军夏侯霸。

       这就是蜀汉后期的军事人才家底。真得不厚实,而且多数是刘备创业打江山时的老班底,真正蜀汉立国后涌现出来的人才少得可怜。所以,谁要说蜀汉后期有人可用,那可真是睁着眼说瞎话了。

       2、蜀汉无人可用相对于曹魏更明显

       蜀汉后期人才储备,相较于孙吴阵营来说还算全面。尤其是文将中的蒋婉、费祎深得诸葛亮真传,完全是蜀汉的“柱国”。但与曹魏阵营相比,蜀汉就非常惨了,尤其是与曹魏立国后涌现出来的人才相比,质与量上都有巨大差距。

       不仅曹魏的司马一家全是帅才,而且人才倍出,基本上全是首档的帅才,主要有:

       关内侯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镇东将军毌丘俭、振威将军陈泰、前将军文钦、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前将军郭淮……这些人的主要特点都是能够独挡一面,放在蜀汉阵营里,都是首档次的人才。

       所以可以看出,曹魏阵营文臣、武将质与量的水平,即使蜀汉与孙吴叠加,也赶不上其十分之一。尤其当姜维出兵伐魏,只能让廖化充当先锋时,蜀汉无人可用状况可见一斑。另据考证,廖化充当先锋出征时,年纪已接近70岁。

       3、廖化的能力和水平究竟如何

       民间认为廖化没有当先锋的能力和资格,实在是大大的误解。一方面是因为《三国志》没有单独为廖化立传,《资治通鉴》也没有关于廖化太多的褒扬。即使《三国演义》对廖化的描述也多与相关人员掺杂,没有重要书写。

       这就使民间对廖化这个人物形象不深刻、不完整。据相关野史记载, 廖化是沔南的大族。曾是关羽的前将军主簿,关羽被孙吴所杀后。廖化诈死,逃过一劫,带着老母亲日夜兼程,跑到了四川秭归,回归到刘备身边。

       在刘备创业打天下时,廖化处在关羽的光芒之下,实在是无从施展,即使有所作为,在关张马黄赵的战绩,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人才力量最雄厚的蜀汉前期,不仅是廖化,其他人也只能偶尔露峥嵘。

       刘备蜀汉立国后,廖化被封为宜都太守。在诸葛亮的逐年北伐中,他的职务也不断升迁,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直至封中乡侯。后世评价,廖化“官德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

       “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这句民间俗语,反映了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的现实,让前期并无太多军事亮点的廖化挑大梁,确属无奈之举,何况这还是一员老将。

       不过这句话,并非是指廖化的能力和水平较差,至少在蜀汉当时来说,廖化还是出类拨萃的。当然他最大的短板是年龄,因此也就无法与曹魏阵营中的邓艾、钟会们相提并论了……

“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在暗讽姜维,我觉得实际上就是在暗讽当时的蜀汉集团人才凋零。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其实是在讽刺姜维或者是廖化,但我觉得都不是特别的准确。

       之所以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在讽刺姜维,那是很多人觉得量化本身特别的有才华,但姜维本身不知道用人竟然让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去做一个先锋。而之所以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在讽刺廖化本人,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时实际上就是在说廖化的能力也就仅仅只能是作为一个先锋。

       但我个人认为这两种理解都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在讽刺当时的蜀汉集团,没有啥人才,像廖化这种非常有能力的人也就只能去做先锋了,因为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先锋人选。

其实到了蜀汉后期以后,人才凋零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大家都知道,蜀汉集团之所以第一个被灭掉,那是因为蜀汉后期人才是少的可怜。主要还是因为当初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很多的青年才俊或死或投降,所以到了后期,蜀汉集团在人才方面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在姜维想要北伐之时竟然找不到合适先锋人选,这是让姜维特别的尴尬。而此时的廖化已经70岁左右了,无奈之下将为止能够让廖化成为部队的先锋,而他的这个举动也是让很多对手都知道,现在的蜀国境内恐怕连个像样的军事人才都没有了,不然也不会让一个70多岁的老将来成为部队的先锋。但是我们平心而论,将为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之举,但凡是有一个年轻人能够接替这个位置,他也不会选择让70来岁的老将去当先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的实力真的不行吗?

       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武将,见证了黄巾起义、关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兵败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蜀国灭亡等全过程,武将生涯长达近半个世纪。此人就是廖化,不过,在三国时期的武将中, 廖化的名声似乎不大好。因为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在很多人看来,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就“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来说,原本的意思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因此,受到这句话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廖化是一位平庸的武将,也即正是因为廖化比较平庸,所以等到蜀汉名将都凋零之后,廖化才能够登上大舞台。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对廖化的武将。纵观廖化的一生,完全可以用“智勇双全”这四个字来概况。换而言之,对于正史上的廖化,完全可以称之为蜀国历史上的名将。

       首先,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从出生地上来看,廖化是荆州人士。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所以,无法确定廖化的出生时间。不过,对于廖化来说,应该是在刘备来到荆州后,才投奔刘备的。不过,直到公元219年,廖化才正式登上三国历史的大舞台。

       对于关羽来说,是在公元219年才被刘备册封为前将军,也是这一年,廖化成为前将军关羽主簿。在汉末三国时期,主簿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即承担着辅佐主公处理文书的职责。比如在东汉末年,吕布就曾经担任丁原的主簿。因此,廖化作为关羽的主簿,意味着其在文书上拥有一定的才能,也即廖化是文武双全之辈。值得注意的是,廖化跟随关羽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趁着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孙权派兵袭取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廖化亦归入孙吴。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们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

       对此,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宗张杨传第十五》中记载: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

       就廖化来说,从东吴逃回蜀汉的过程,无疑是十分精彩的。当然,在惜墨如金的《三国志》中,只有寥寥数语的记载。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亲率诸将东征孙吴,在秭归与廖化相遇。

       刘备见到廖化后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因为关羽被杀后,荆州三郡也落入到东吴手中。所以,廖化能够逃回益州,无疑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当然,这也体现出廖化对于蜀汉的忠心不二。所以,刘备不仅给廖化册封了官职,还让他跟随自己参加了夷陵之战。不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击破,廖化随败军退回蜀中。

       读过三国的人,都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比较熟悉,大家常常认为这是蜀汉人才匮乏的体现,连实力不咋样的廖化都派上前线做了大将。那么廖化的实力真的很差吗,让大家这样嘲笑?事实上,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廖化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正史中正史中的廖化,出生于荆州豪族,最开始是在荆州关羽手下做主簿。关羽遇害后,廖化也被东吴活捉,不过廖化诈死骗过了东吴众人,成功地带着母亲逃离了东吴。经过两年的跋涉,廖化和伐吴的刘备遇上了,这可惊讶死了刘备,任谁也没有想到,廖化会如此忠义。

       而除了忠义,廖化的军事能力也很强!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权,发动了北伐大战,而廖化在这一期间,表现得非常不错,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还曾击败过曹魏大将郭淮!由于廖化屡立大功,在景耀二年时,他直接被升为了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当。

       廖化的能力是大家看得到的,当时的人们甚至这样夸奖廖化:“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廖化在正史中这么厉害,那么在演义中,他的表现又如何呢?演义中三国演义中的廖化,最开始出现的身份是山贼,黄巾余党。他一出场就救下了刘备的两位夫人,并想加入关羽,但是关羽见廖化人手太多太杂,又是山贼出身,怕影响到两位嫂夫人的安全,就没答应廖化的加入。

       后来刘备夺下荆州后,廖化再次来投,刘备就把廖化交给了关羽。在关羽手下,廖化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曾在襄樊之战中被作为大军先锋使用,足见关羽对于廖化实力的认可。演义原文: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

       而在襄樊之战中,廖化和关平配合作战,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说到廖化的军事能力,其实还是从北伐时期展现得比较明显。刘禅继位后,封廖化为飞将军,以副将的身份随诸葛亮北伐。而廖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还曾差点活捉了司马懿。演义原文: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

       廖化追杀司马懿这一幕,倒是有点像马超追杀曹操的那一幕,司马懿也是因为绕树而转,才躲过了廖化的大刀。司马懿趁廖化拔刀之际,逃出树林,廖化在后面紧追不舍,不过司马懿太过聪明,把廖化给甩来了,但是他的金盔倒是被廖化给夺到了手中。廖化也因为夺得了司马懿的金盔,被录为头功。诸葛亮死后,廖化又多次跟随姜维北伐,立下大功,不过最终却是天意难为,还是没能打过魏军。

       但是直到蜀汉灭亡的最后一刻,廖化都一直在领兵与魏军作战,对蜀汉那可以一片忠心啊。为何大家印象中的廖化会非常弱呢?实际上这是罗贯中先生故意这么干的,为了达到小说的效果,罗贯中故意夸大蜀汉五虎上将的战力,使得他们成为众人的焦点,而对其他大将减少描写,这也就是为何廖化给人感觉并不厉害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想,廖化从黄巾起义时就活跃于战场,一直打到蜀汉灭亡,生生熬死了众多名将,就这份生命力,有谁可比?常年作战还能毫发无损,这谁能比?尤其是在那个乱世,廖化曾在许都周围做山贼数年而不被曹操给灭掉,足以见廖化的军事能力有多强!

       事实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本身并不是说廖化能力不行,这是大家的误解。此话本意是廖化年纪这么大了,还需要亲自上战场,可见蜀汉的人才是多么的匮乏,这话暗含的意思就已经证明廖化是大家公认的人才了!

       结语廖化作为见证了三国历史的代表,其人是又忠又孝的,而且能力非常强,曾被蜀中百姓认为是和王平齐名的人物!“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其实也并不是说廖化实力不行,而只是单纯形容蜀汉人才匮乏,年纪这么大的廖化还要上战场。

       好了,今天关于“廖化作先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廖化作先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