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终日_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群居终日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言不及义是什么意思
2.用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造句(大约30个左右)
3.李侗传全文文言文翻译
4.急求张弘勋诗集序的翻译!!!!
5.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
言不及义是什么意思
言不及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bù jí yì,形容说话内容无聊或说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成语词典》)。也指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现代汉语词典》)。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自《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句:“群居终日,说不到义,喜欢卖弄小聪明,难啊!”
《魏书·杨固传》:“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属圣明广访,敢献瞽言。”
译句:“我了解位卑,说不到义,属于圣明广泛征求,不敢献瞎说。”
扩展资料:
一、成语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聚集在一起闲聊,一聊就是一天。那些人说的话没有一句是讲的正经道理,专门耍小聪明,说些毫无意思,惹人发笑的话。
孔子看到这些人如此打发时光,颇有感慨。他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群居。因此,他竭力反抗许多人聚在一起生活。
有一次,孔子对他的学生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终日闲聊的危害极大,使得那些人无法造就成才。”
二、成语释义:
示例真所谓“~”,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胡言乱语、鬼话连篇、信口开河
反义词言之有理、言为心声、言近旨远、一语道破、一语破的、提纲挈领、言必有中、言归正传、一针见血
例句
1、“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能否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
2、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4、正事谈得有了结果,心情轻松,便言不及义了。
用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造句(大约30个左右)
言不及义的拼音是[yán bù jí yì]完整一句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单另出来就是说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所说的都不是正经事。
这句话是贬义词,一般就用于为人处事,就是说你为人处世不行。终究不会有好下场。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出处是: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中所描写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近义词有,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反义词是一针见血,言之有理等等
所以大家要是听见别人口里对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就要赶紧反思是不是自己刚刚哪里做的不是特别好,让人家觉得你为人处世不行,没有正紧事做。
李侗传全文文言文翻译
1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原是人的通病,但是言谈的内容却是男女有别。
3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
难矣哉!
4(34)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大抵皆习于性成
近君子日少
亲小人日多
交友不慎
比匪成群
圣人云
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
正有感于斯。
急求张弘勋诗集序的翻译!!!!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人。二十四岁那年,听说本郡人罗从彦学得了河、洛之学,于是以书信拜谒他,其中大致说:
“李侗听说,天下有三个根本,父亲生养儿子,老师教授学生,君主治理国家,缺其中之一则根本就不能树立。古代的圣贤没有谁没有老师,他们学习的勤奋与懒惰,涉及道学的浅显与深邃,求取得益的先与后,是存还是亡,其详细情况不可能去考查。惟有洙水、泗水之间,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中的贤徒,议论问答,全部记录在简册上,有足够的根据可以稽查,是因为凭借孔夫子而愈益明了。孟子以后,儒道失掉了传承,分成了各个派别,自立门户,天下真儒再没有见闻于世。其聚徒讲学成群的人,他们所相传教授的,只是做些句读、解释文字而已,谓之熄灭、失传是可以了。
“惟有先生衷心信服龟山先生的讲席已有一年多了,况且曾经从学于伊川先生之门,得到没有传承的孔孟之道于一千五百年之后,性情明而修,行为完而洁,扩其道以广大,体验其道以仁恕,精深微妙,各终其极致,汉朝、唐代的各位儒生没有与之相近似的。至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以谦感人,和别人一起就能感化别人,如春风吹发万物,大概也没有谁知道其所以然。凡是读圣贤之书的人、粗有见识的,谁不希望能够得到你传授的经典,以询问疑难,至于有不同意见的人,本应当放置一旁而不议论他。
“李侗愚笨、鄙陋,仅仅是学习科考举子之业,不能够从学于您的门下,而今天诚恳地想来求教,是因为所寻求的东西大于利禄。李侗还听说,道可以治心,就像吃了食物使人肚腹饱满,就像穿衣服而可以抵御寒流。人有迫于饥饿、寒冷的忧虑,因此,忙碌地谋取衣食,造次颠沛,始终没有忘记。至于心之不治,如面临末世的危险而不知道去忧虑,岂不是爱心不如爱口与身体吗?我为此百思而不得其解。
“李侗没有考虑自己的天资浅陋,仅是以祖父的儒学起家,不忍心于坠入箕裘之业,忙忙碌碌地追求利禄之学,虽知道真儒有所作为,闻风而起,本不如先生亲自动手所得于动静语默之间,亲眼看见而意思周全。现在我已有二十四岁,茫然间而又没有停止学习,显明的道理没有弄清而是非无以辨别,宅心不广而喜怒情绪容易变化,行为不完美而悔吝很多,精神不充实而智巧袭用,选择了而不干净,遵守了而不足够,从早到晚恐惧忧虑,就像忍饥挨饿受冻的人寻求充饥御寒的器具。不然的话,哪里敢以不肖的身份来成为先生的拖累负担呢。”
李侗跟随罗从彦多年,被教授《春秋》、《中庸》、《论语》、《孟子》的学说。从彦喜欢静坐,李侗退入宫中也静坐。罗从彦告诉他从静中看喜怒哀乐的情感未发生之前的气象,而从中寻求所谓“中”,好久以后,而于天下之理洞贯通达,依次融会释然,各有条序,罗从彦对此特别赞许。
李侗而后退居山田乡里,谢绝世俗之故达四十年,饮食有时不能充饥,仍怡然自得其乐。事奉亲人,恭敬孝悌,兄长个性刚烈多忤,李侗待他很好,得其欢心。闺门内外愉悦肃穆,若没有人的声音,而众事自有秩序。亲戚中有贫穷的而不能结婚嫁娶的,就为他们帮忙而赈济之。与乡人相处,吃喝言笑,每天快乐,自然和睦。
李侗所接受的后学诸生,答问不倦,虽按照学生的深浅施教,而一定从反省自己开始。所以按他的话说“:学问之道不在多讲,而只是默坐澄心,体认天理。如果是这样,虽然有一毫私欲之发生,也能退而恭听了。”又说:“学者的毛病,在于没有使人豁然领悟地方。如孔子门下的各位学生,群居终日,互相切磋讨论,又能够依靠孔夫子为指导,故日用平常之间通过观感而开化的人很多。恐怕融会贯通的领悟,不是讲解所能够达到的。”又说“:读书的人知其所说的没有成为我自己的东西,即自己努力去寻求它,则凡圣贤所至而我所不能达到的,都可受勉励而努力求索。假如直接求之于文字,以作为诵说之资,不成为玩物丧志的人就很少了。”又说“:讲学之要在于深沉缜密,然后气味深长,途径不差。假如概以理一,而不能辨察其本质之区别,这就是学者之所以流于疑惑模糊的真伪之说而自己还不能知晓的原因。”曾经以黄庭坚称濂溪周茂叔“胸中洒落,其开阔的胸襟、坦白的心地,如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作为善于形容有道的气象,曾经常诵读,同时反复要求学者存此于胸中,希望遇事洒脱、明了,这样义理就会不断有长进。
他在讲《中庸》时说“:圣贤的门下所传的是书,其所以开启觉悟后学不是没有更多的对策。然而其中所谓‘喜怒哀乐未发的称之中’的,又是其中一篇的主要的意思。假如仅仅只是记诵而已,那么,为何要这样呢?一定要亲自体验,才能实在地明白这个道理,假如像颜子之叹,显然是若有所见,而没有违背于心想目见的道理,然后扩充过去的知识,力求无所不通,那么就差不多可以说《中庸》了。”他在讲《春秋》时说“:《春秋》中一事各是说明白一个例证,如观赏山水,随步移位观察而形势不同,不可以拘泥于一种方法。然而所以难说明的,大概是以常人之心推测圣人的心事,没有到圣人的那种洒脱的境界,岂能没有失误呢?”
李侗闲居以后,好似无意于当世之事,然而伤感时空,忧虑国家,议论事情感激之情动人,溢于言表。曾经说:“现在三纲不振,义利不分。三纲不振,故人心邪僻,不可任用,这就使上下之气隔离有隙,而致中国日益衰微。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治政用事开始,陷溺人心,至今人们还没有自我觉察到。人趋利而不知义,那么皇上的势力就会日益孤立,君主当于这方面留意,不然的话,就是所谓‘虽有粟米,我能吃得到吗?’”
这个时候,吏部员外郎朱松与李桐同为门生故友,很看重李侗,遣送自己的儿子朱熹跟随他学习,朱熹最终得到了他的全部传承。沙县邓迪曾经对朱松说“:李愿中如冰壶秋月,莹亮清澈,光洁无瑕,不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朱松以为这是知情的言论。而朱熹也称赞李侗:“姿态脱俗,禀赋超凡,气节豪迈,修养完美,没有抵触之处,精纯之气表现于面目之间,看起来和蔼可亲,语言严厉,神气坚定,心平气和,言语默然,动静言行,端详闲适,处之泰然,自然之中含有成法准则。平常时日诚实恭敬,对于事情似乎无甚可否,到其应酬事物,判断变化,断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冒犯的样子。”又称,自从跟随李侗学习,归去复来,则所听说的更为超凡绝伦。他所达到的境界,还不仅仅是人们对他所称赞的那样。
李侗的儿子李友直、李信甫都参加科举考为进士,在靠近家乡的州县担任官吏,更替请求迎养他们的父亲。归道武夷,正逢福建将帅汪应辰用书来迎接他,李侗前往见他,到的那一天疾病发作,于是死了,卒年七十一岁。
李信甫任官至监察御史,出任衢州知州,擢升为广东、江东宪司,因为格调超群,有不容于朝的说法。
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
张弘勋诗集序
天下之达道五[1],而其一曰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2],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终至于悟,而日月亦已淹矣[3]。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否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
呜呼!友道之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4]。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则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
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侈之谈[5]。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6],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优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而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7],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8],有不善则相訾[8],友之道如是而已。
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弘勋寓居城内[10],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以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然成疾而问序于余[11]。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引
作品注释
[1]“天下”二句:《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2]谘(zī资):询问,衡量。
[3]淹:淹迟,晚。
[4]骛(wù悟):追求。
[5]放辟*侈:放纵而不加收敛。
[6]言不及义:说话不及于大义。《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难”意为难以成就事业。
[7]习:复习。
[8]旌:表彰。
[9]訾:非议、批评。
[10]震泽:旧县名,因临太湖(古称震泽)而得名,即今江苏省吴县。
[11]裒(póu抔):聚集。引
作品简析
此序论交友之道,认为“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眥,友之道如是而已。”文中批评了不讲交友之道的趋势逐利之辈,也批评了以“酒食嬉戏”为事,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所谓朋友关系。作者所论交友之道,当然不能超出封建伦理观念的范围,但其精神,对今人仍不无启发。引
关于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如下: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作战阵列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礼仪的事情,我曾听说过。军队的事情,我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病了,没有人能爬起来。子路一腔怨气地对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仍然会坚持。小人穷困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子贡呀,你是以为我具有广博的知识而又记在心里的人吗?”子贡说:“对呀。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的思想和学问是始终如一的。”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懂得德的人很少见了。”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什么也不做,就能使天下太平的,大概只有舜能做到吧?他具体怎么做呢?他只是自己恭敬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罢了。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正确。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动恭敬踏实,即使是到了蒙昧落后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动不真诚敬慎,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么能行得通呢?
站着,就好像看见 ‘忠信笃敬’几个字在眼前;坐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可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就到哪都行得通。”子张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的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昏暗,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昏暗,他就辞去官职归隐。”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讲却不和他讲,就会失掉一个可靠的人;不可以与他讲却和他讲了,就是失言说错话了。聪明的人既不会错失可靠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理想抱负的、有仁德的人,没有人为了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会献出生命来成就仁德。”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工匠要想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先使干活的工具锋利。住在那个国家,你就要侍奉那些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这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采用舜时的音乐。舍弃郑国的曲调,疏远光讲好话的人。郑国的音乐*靡,光说话好的人危险。”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啊!我没有看见喜好道德像喜好美色那样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个贪恋官位的人吧。他明知柳下惠这个人贤能却不推举他做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严格要求自己少责怪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不谈正经的事情,喜欢玩弄小聪明,难有所成!”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本质,通过礼去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达它,用诚信去成就它。这才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忧自己没本事,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到死也没名。”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不与人争,合群却不因私结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一个人的说话就推举他,也不会因为做人有问题而否定他说出的有价值的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一辈子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他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果赞美过谁,那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这样的老百姓,正是夏商周三代按道义做事的原因啊。”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译文孔子说:“我在史书上还能看到因存疑而空缺的标识,有马的人,能将马借给别人骑,这两种情况今天都没有了!”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所有的人都讨厌他,一定要考察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了解一下为什么。”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义,不是道义弘扬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不改正,那才是真的错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宿不睡觉,为了思考,但没有什么收益,还不如去读书学习。”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道义,不谋求衣食。为谋食耕田的人,也难免会饿肚子;为谋求道义去学习的人,就可以做官拿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心道义而不担心贫穷。”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头脑得到,不用仁心守住它,虽然得到了,最终也一定会失去它。凭头脑得到,又能用仁心守住它,但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面对它,老百姓就不会敬重你。
凭头脑得到,用仁心守住,以庄敬的态度面对,行动如果不依据礼制,就仍没有达到最好。”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聪明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让他承受大使命。小人不可以让他承受重大任务,去可以让他做些小聪明的事情。”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对于仁的需要,就像对水和火的需要。水与火,我看见_水火而死的却没有看见践行仁而死的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追求仁德不必让着自己的老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孔子说:“君子坚持正义之道而不必拘泥于小信。”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要认真地对待工作然后再谈薪水。”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教育学生不要分出等次级别。”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追求和信仰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划共同的事情。”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能表示明白含义就足够了。”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师冕来见孔子,到台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座位旁,孔子说:“这是座位”。所有的人都坐定后,孔子便告诉他:“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
师冕走后,子张问:“这就是和盲人乐师讲话的规矩吗?”孔子说:“是的,这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规矩。”
好了,今天关于“群居终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群居终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