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权途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执掌权途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萧峥陈虹小说
2.历史中的包拯身居何职?别再被电视剧骗了,老包就执掌开封府一年
3.都有叫周什么王有那些
4.秦始皇留下诏书给扶苏,为什么扶苏却未能执掌大权?
5.三国演义小故事大全_《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集锦
6.纪晓岚和《阅微草堂笔记》
萧峥陈虹小说
萧峥陈虹小说是笔龙胆创作的都市言情小说《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是小说主角。小说目前连载中,最新章节是第517章《 启程返回》。内容介绍:萧峥陈虹从东南席卷而起的时代风云中,深处基层的萧峥无意中抓住一个机会,经历了从潜龙在渊到辉煌腾达的人生历程。其文笔清晰,内容新颖,情节充满创意,萧峥陈虹等人物拥有自己的个性,整个故事风格明显。
作者笔龙胆其他小说有哪些?
《一路青云梁健》。
《顶级品酒游戏》。
《我的重生有点猛》。
《权路迷局》。
《商途》。
《见证本王崛起》。
《美人余香》。
历史中的包拯身居何职?别再被电视剧骗了,老包就执掌开封府一年
百度知道提问
搜一搜
古代因为不坚持失败的故事
查看全部1个回答
so凉风
2014-12-15
关注
关羽败走麦城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麦城因此闻名中外。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映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 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 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遥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士兵得知家属获厚遇,士气剧降;后关羽败亡麦城。
回答于 2014-12-15
赞同6
查看全部1个回答
TapTap发现好游戏 官方版-免费下载
TapTap游戏平台是一个推荐高品质手机游戏的社区,实时同步全球各大应用市场游戏排行榜,每推荐一款游戏都是专业评测团队精选而出,TapTap只为您提供精品手机游戏。
taptap.com广告
名人名言挂图-淘宝热卖好物汇集,品牌众多,放心购!
名人名言挂图-购物上淘宝,品类集结,热卖好物!海量优质商品,轻松畅购。
simba.taobao.com广告
励志书法作品-京东家居家装排行榜,正品低价购!
励志书法作品-京东家居家装,大牌品质家居生活,靓丽美观,大方得体,家庭必备!
京东广告
大家还在搜
人类一败涂地.
儿童故事大全100首
古代的故事
适邦垃圾处理器
小学辅导app哪个好
腾云云服务器
易车app
英语入门学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00篇-淘宝热卖好物汇集,品牌众多,放心购!
淘宝热卖广告
经典励志的名人名言警句,句句精辟,值得收藏
拼多多广告
励志书法作品-京东家居家装排行榜,正品低价购!
京东广告
世界古代不坚持而没成功的故事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伤仲永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hkr微笑
回答于 2013-08-30
2点赞 248浏览
世界古代不坚持而没成功的故事
这是半途而废的故事。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4
草莓粉粉岗圆72
回答于 2013-08-28
24浏览
长安十二时辰你看懂了吗
入乡随俗,一起探访唐朝衣食住行大小事
16个问题231,534人浏览
—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
正在加载
都有叫周什么王有那些
提起包拯,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额头正中贴着月牙皮肤黝黑的包青天形象,他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敢于和皇亲国戚作斗争,深受百姓的爱戴。那么 历史 中的包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正史的记录里,包拯亲自断过的案子并不多。曾有记录,当年他曾在天长县里当县令,遇见农民来哭诉:他的牛竟然被割掉舌头!大家应该知道,在古代耕牛可是非常金贵的,法律明文规定百姓不能私自宰牛。 可问题是,被割掉舌头的牛肯定也活不了,杀了它又犯法,农民只好来找包拯。包拯仔细问了情况,只说让他杀掉牛卖钱就行,既然大人都发话,农民就回去杀牛去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衙门就冲进一个人,告发有人私自宰牛,包拯就问此人:你怎么知道人家是无故杀牛呢:那人说:自己亲眼所见,包拯假装要给他要用刑,说他就是割牛舌的人,此人吓得赶紧承认了。还问包拯怎么知道作案的就是他?包拯就说:你割掉牛舌头,就是想等他杀牛后,好告他私自杀牛的罪。这人一听,只好承认是因为两家有仇,所以才想到这个方法来报复。包拯命人打了他二十板子,再赔对方一头牛 。
几天内就把犯人抓住,周围人无不佩服包拯的破案速度,对于下属们的请教,包拯就给他们分析案情,割牛舌头的人,之所以不直接杀掉牛,就是想嫁祸到牛主人。 只要找到作案者的动机 就行了!可见包拯应该是深谙犯罪心理学 的人。
他在当开封府 尹 时候,还曾断过一个案子,一对好朋友相约喝酒,就叫他们张三和李四吧!张三 对 李四 说:我身上装了钱,你先帮我保管着,等酒醒后再还给我。没想到第二天 , 李四 竟然说没这回事,明明把钱交给了朋友,他却翻脸不认人了? 张三 一气之下就把朋友告到府衙。包拯听了来龙去脉,一方面给两人做思想工作,劝他们坦白从宽;另一方面悄悄让人去李四家传话,说李四都认罪了,你们赶紧把钱交出来,要不然就对他用刑了!
他的家人看见官差都来了,吓得赶紧把钱拿了出来。当官差回了府衙后,李四还在抵赖说自己没拿朋友的钱,对于这样的刁民,说太多也无济于事,亮出证据即可。李四只好承认因为贪心想吞掉对方的钱,其实从这两个案子,就可以看出,说包拯思维缜密 、断案如神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另一个疑问来了,包拯手下的公孙策 、展昭 ,还有四大护卫 是真有其人吗?其实这些都是虚构的艺术形象, 历史 上的包拯,他的仕途还是挺顺畅的。但是我们的小说作者和编剧,还是把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文学作品里,虚构了几个人物来帮助这位好官。让足智多谋的公孙策 辅佐他,武力高强的展昭 保护他,在断案的过程中,还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四个侍卫,负责处理具体的事务。
虽然关于开封府判案的故事,很多是虚构的,但是包拯的公正不阿却是真的。他在职期间,皇亲国戚都很害怕他,有朝中官员和名门望族私建园林致使河道不通 ,恰好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就把那些园林全部毁掉了。京城的百姓都说:行贿私通办不成事的,只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照当时的规定:谁想打官司,不能直接把状纸上交给官署的。但是包拯却打开衙门大门,想告状的都可以上前陈述案情。 这样的结果就是,下面办事的小吏们再不敢欺瞒。
算下来,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间不过1年左右 。开封府尹就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市市长,而且不光包拯,我们知道的 历史 命人如寇准、欧阳修、范仲淹 等,也都坐过这个位置。从官位大小看,开封府尹并不是包拯担任过的最大官职,但是包拯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尽心尽责。
他不畏权威。曾弹劾贩卖私盐的淮南转运按察使 ,更是七次弹劾朝中有宰相撑腰的王逵 ,最后一次还直言不讳地对宋仁宗 说:此人巧立名目剥削百姓,又滥用酷刑滥杀无辜!最终迫使朝廷罢免了王奎。包拯的政绩和品行受人敬仰,他和人交往不攀附权势,也不爱拉帮结派,吃穿用度和普通百姓一样。他还曾写过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mo)之后,不得葬于大茔(ying)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 以至于他去世时,朝野震惊,全城哀悼。
老**孺都爱戴他,所以后世传颂他的各种事迹,产生了各种戏曲作品和小说,在这些作品里,包拯嫉恶如仇断案无数,比如非常出名的案件狸猫换太子、铡美案 等。其实这些都是后人杜撰 的,和包拯没啥关系。先说狸猫换太子,包拯出生在999年,那时才11岁,他还在家学习呢!后来太后驾崩,36岁的包拯在家丁忧(守孝期间) ,更不可能去审理皇家案件了。还有铡美案,里面的人物陈世美的原型,其实是清朝人,只因为他的朋友托关系想做官,被拒绝后怀恨在心,就改编了当时的一出剧,将里面的人物角色换掉。久而久之,就演绎成陈世美被包青天给铡了的故事。
我们从电视中或者戏剧中了解的多是,包拯家境不好,从小没有父母被嫂嫂养大。而 历史 中的包拯家境很好,父母对他也很喜欢,本人聪明好学,28岁那年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大理评事,让他去江西做知县。 要知道包拯老家是合肥的,包拯想照顾父母,就请求调职,最后去了和州 (安徽和县)做监税官,顾名思义,就是监管地方的税收工作。没想到没几年,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就决定辞官回家守孝,他在父母的坟墓旁边造了一个草草棚,直到守孝期满。后来到了38岁,朋友一再劝慰,才让他决心重返官场。
他先后做过监察御史 (监察百官),户部判官 以及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掌管财赋监察)等职务,开封府 尹 只是一小段经历而已。 虽然包拯已经去世几百年了,但是他清正廉洁的形象却通过众多的作品,活在了人民心中!
秦始皇留下诏书给扶苏,为什么扶苏却未能执掌大权?
西周,东周的皇帝都是的
具体如下:
西周
周武王姬发 (?—前1043年) 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3年。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周成王姬诵 (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 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周成王,汉族,姓姬,名诵,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
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
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
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
周康王姬钊 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周康王姬钊,生卒年不详。汉族,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于镐京,葬于毕原。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其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
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1002年) 前995年—前997年在位,3年。
周昭王姬瑕,中国周朝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汉族,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人。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
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
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
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周穆王姬满 前996年—前992年在位,5年。
姬满,即周穆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 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
穆天子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基础上,得以展现的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
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周共王姬繄扈 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穆王子,西周第六代国王,生卒年不详,穆王死后继位。在位22年,病死,葬于毕原谥号共(gōng)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
姬黳扈继位时,国家因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弄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但是,在许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子。如为
了表示赏罚分明,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周王朝开始衰落下去。
姬病死后的庙号为共王。
周懿王姬囏 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周懿王姬囏(jiān),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谥号懿王,公元前899年(懿王元年)4月21日凌晨5时48分发生日食。姬囏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周孝王姬方(?—前886年) 前892年—前886年在位,7年。
周孝王姬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周共王弟弟,周懿王叔父。周懿王病死后夺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皇叔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
姬辟方即位后,一心试图复举周朝。他先振兴军力,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养的
马匹匹膘肥腿壮,一年下来,马的匹数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十分满意,就将秦地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做了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这就是日后统一中国的
秦朝的发源地。但姬辟方没有能等到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就病死了。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
周夷王姬燮 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周夷王姬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彳屖王。
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夷王七年,命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
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
周厉王姬胡(前877年—前841年) 前858—前841年在位,18年。
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
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
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
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13年。
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
周宣王姬静(靖) 前828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周宣王姬静(靖),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周厉王之子,汉族,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厉王时国人暴动,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
围。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 前782年—前771年在位,11年。
周幽王姬宫湦(涅、湼),周宣王(姬静,周朝第十一位王)的儿子,西周末代君主。出生于公元前795年(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82年(宣
王四十六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
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
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前720)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0年。
周平王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侯之女)。
西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
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
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时期。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 前719年—前697年在位23年。
周桓王姬林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郑伯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姬林便被郑伯和周伯黑肩扶立为天子。
姬林在位期间,因郑伯扶立他有功,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赐给郑国,周王朝的疆域又缩小了。公元前697年3月,姬林病
重,召周公黑肩入卧室托付说:“依照祖宗制度,我立了嫡长子姬佗为太子。但是,我所钟爱的却是次子姬克。今天,我将姬克托付给你,日后如果姬佗寿终,就兄
终弟及,让姬克继位。你要尽力办好这件大事。”不久,姬林病死于洛邑。
周庄王姬佗(?——前682年10月)前696年—前682年在位14年。
姬佗,是周桓王长子,桓王病死后继位。姬佗继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临终时的嘱咐,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辛
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阿!”
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杀了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这件事史称“子克之乱”。
姬佗在位的公元前685年,齐国经历了多年内乱后,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即齐桓公。他不计私仇,将曾几乎射死自己的名臣管仲设计从鲁国接回,任命为
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行了改革,逐渐强盛了起来。第二年,因为鲁国曾经阻挠过齐桓公即位,齐桓公发兵攻鲁,鲁军迎战于长勺(今地不详)。鲁庄公见敌
强我弱,急于想挥兵攻击,被臣子曹刿劝阻。齐军自恃强大,连续三次击鼓冲锋,都未能奏效,顿时气竭力衰,军心涣散。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战术,发动反
击,一鼓作气地击败了齐军。
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死后的庙号为庄王。
周僖王姬胡齐,(?——前677年)前681年—前677年4年。
姬胡齐,东周第四代国王,他是周庄王姬佗的长子,姬佗并不喜欢姬胡齐,而是喜欢姚姬女士生的小儿子姬颓。姬胡齐能继位是因为他是长子。
他在位间,宋国发生内乱,国君愍公被弑,齐桓公趁机约宋,陈,蔡,邾四国会盟,商议平定宋乱。谥号釐王(史称周僖王)
周惠王姬阆,(?——652年12月)前676年—前652年在位25年。
周惠王,姬阆,周庄王孙子,周釐王(僖王)儿子,非常贪婪,即位后占取蔿国的园圃饲养野兽,强取周大夫边伯靠近王宫的房舍,夺取周大夫詹父和子禽、祝跪的土地田产,收回膳夫石速俸禄,引起蔿国五大夫及石速的强烈不满。
公元前652年12月,姬阆病死。死后的谥号为惠王。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前651年—前619年在位23年。
姬郑,周惠王之子。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显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人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襄王崩,其子顷王壬臣立。
周顷王姬壬臣,(?——前613年)前618年—前613年在位6年。
姬壬臣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致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姬壬臣在位时,邾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的诸侯为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准备迁都到绎山(也称峄山,在今山东省邹县南)。占辞上说:“迁都
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当时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纷纷劝阻迁都,邾文公却说:“上天让民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如果迁都有利于民,
就迁吧。”他还是把都城迁到了绎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这虽是巧合,时人却纷纷赞誉邾文公的贤良。
公元前613年春,姬壬臣病死。姬壬臣死后的庙号为顷王。
周匡王姬班,(?——前607年10月)前612年—前607年在位6年。
姬班,周顷王之子。顷王死后继位。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葬处不明,庙号为匡王(谥法云贞心大度曰匡),由弟定王瑜即位。
周定王姬瑜,(?——前586年11月)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1年。
姬瑜,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定王即位之时,大诸侯国对周王朝及周天子已无尊敬可言,中央权力继续削弱。
前586年11月,姬瑜病死,姬瑜死后的谥号为定王。
周简王姬夷,(?——前572)前585年—前572年在位14年。
姬夷为周定王之子,东周第10代君王。公元前586年周定王死后即位,周简王在位时,周天子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故其本人也无要事可述。此期间晋、
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位于东南地区,原为楚国属国的吴国兴起,攻入楚国,几乎亡楚。公元前572年九月姬夷病死,谥号为简王。死后葬处不明。
子灵王泄心即位,是为周灵王。
周灵王姬泄心,(?——前545年)前571年—前545年在位27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时的公元前546年7月,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
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
史称“弭兵会盟”。
“弭兵会盟”后的10多年间,因为楚国专注于对付吴国,晋国则忙于应付内事,无力开战,所以会盟的10个国家没有发生过战争。然而,各国内部的争权
斗争却异常尖锐。“弭兵会盟”也就成为春秋时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会盟以前以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为主,会盟以后却以各国内部大夫间的兼并为主。
周景王姬贵,(?——前520年)前544年—前521年在位25年。
周景王,名姬贵。周灵王第二子,灵王死后继位。周景王姬贵在位时,财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病死,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10月)前520年—前520年在位不足1年。
景王在位时,因嫡长子太子寿早死,原立姬猛为太子,但景王又宠爱庶子姬朝,于病重时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而没来得及就病死。景王死后,同月贵族刘卷、单旗将盂宾杀死,仍拥立姬猛为帝。
姬猛继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
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
市东北)。不久,派兵护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姬猛死后的庙号为悼王。
周敬王姬匄,(?——前476年)前519年—前476年在位44年。
姬匄周景王次子,继兄周悼王为周王,称东周君。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公元前476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洛阳西南10里),庙号为敬王。
周元王姬仁, (?——前469年)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
姬仁,周敬王子。敬王死后继位,周元王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不过也有学者把三家分晋做为战国的开端。姬仁
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今山东省滕州南)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
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姬仁死后葬处不明,庙号为元王。
周贞定王姬介, (?——前441年)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7年.
姬介。周元王子。元王死后继位,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3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
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3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庙号为贞定王。
周哀王姬去疾, (?——前441年)前441年—前441年在位3个月。
周哀王,名姬去疾,为周贞定王长子。前441年周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个月为弟姬叔袭杀,葬处不明。谥号为哀王。
周思王姬叔, (?——前441年)前441年在位5个月。
姬叔,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8月又被弟姬嵬所杀。
周考王姬嵬, (?——前426年)前440年—前426年在位15年。
姬嵬,贞定王子。攻杀兄思王而继位。在位15年,病死。谥法云:“大虑行节曰考”。葬处不明。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间,封弟姬揭于王城,以继续周公的官
职,史称周桓公。时人称此国为“西周”。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于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巩(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史
称“东周”。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地内,又建立了 “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
名姬午,为周考王之子。在位时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此即“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03年,分别册封
魏、赵、韩为诸侯国。魏国当时的国君是魏文侯斯,他任用著名政治家李悝进行改革,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
头号强国。赵国国君烈侯也任用公孙连等一批贤能之士整顿吏治,提高统治机构效率,节省财政开支,使赵国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402年,姬午病死。姬午死后
的谥号为威烈王。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前401年—前376年在位26年。
姬骄,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中国东周第二十二代天子。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
公元前386年,姬骄封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这标志着齐国的新兴的封建势力取代了旧势力。当时,楚国国君是悼王,他于公元前382年任用
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卫国人吴起进行变法。吴起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改善财政,增加军事力量。这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南平百
越,北灭陈、蔡等国,又大败魏国。但是,第二年楚悼王死去后,仇视变法的旧贵族发动叛乱,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废除了新政,使楚国的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
碍,致使地大物博的楚国没有能发展成为统一六国的力量,最终为秦国所攻灭。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一起将徒有虚名的晋国国君俱酒废为平民,瓜分了他仅
有的一点领地,使晋国名实俱亡。同年,姬骄病死,谥号为安王,全谥为周元安王。
周烈王姬喜, (?——前369年)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
姬喜,为周安王之子。又称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庙号为烈王。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前368年—前321年在位48年。
周显王,名姬扁。也称为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周安王子,周烈王弟。烈王死后继位,在位48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慎靓王姬定,(?——前315年)前320年—前315年在位6年。
姬定。周显王子,显王死后继位。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期间,战国七雄为了保存自己,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时几个较弱的国家联合,攻打一个强国,称
为“合纵”:有时一个或两个强国(主要是秦国和齐国)联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一些游说之士研究天下形势,奔走于各国之间,劝说国君进行合纵
或连横,历史上称他们为纵横家。为了解除当时最强盛的秦国对各国的威胁,公元前318年,魏国的相公孙衍发起了一次五国合纵攻秦的战役,五国是魏、赵、
韩、楚、燕,推举楚国为纵长。同年,五国联军进抵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秦出兵迎击,联军撤走。第二年,秦军又与五国中的韩、赵、魏军队大战于修
鱼(今河南省原阳县西),秦军斩杀敌方8万人,取得大捷,挫败了这一次的五国合纵。公元前316年,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今四川省境内),接着大量
移民,占领了巴、蜀,取得了日后顺长江东下攻击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有利的战略地位,为日后灭楚创造了重要条件。公元前315年,姬定病死。姬定死后的
庙号为慎靓王。
周赧王姬延,(?——前255)前314年—前255年在位60年
姬延,周慎靓王之子,是东周的第25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洛邑(现在的洛阳附
近,当时是东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
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从他的谥号上看不是),对于挽救危亡的周国都没有什么作用了。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三万,
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周赧王六十年(前255年),一百多岁的周赧王悲愤而死,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岁,秦灭东周公国。
周顺王姬杰,前256年——前249年
前256年,秦未立新天子,取九鼎置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迁西周公于憾狐,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
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之地,然诸侯还有韩国、卫国、魏国、燕国、楚国、赵国、齐国、
朝鲜国,周朝尚底灭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魏、赵、楚、燕、齐六国,自以为统一天下。至公元前194年魏满灭周代最后一个诸侯国朝鲜周朝才彻底
亡,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三国演义小故事大全_《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集锦
史记记载始皇帝死前就留下诏书,命有仁德威望的扶苏把兵权交给大将军蒙恬,回到咸阳主持丧事。而这个诏书实际上已经确立了扶苏纪位的合法性。一旦发出凭借扶苏的威望和始皇的诏书,继位也就没有困难。但秦始皇死后诏书没有发出,而最重要的是秦始皇下诏书时,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在场,而这三人都与扶苏不和,因此这便给皇位的继承带来了不确定性。
而秦始皇在传位这件大事上,也出现了几个致命的隐患,才导致扶苏没能顺利上位:第一,一直没有确立太子的人选。可能是因为秦始皇太过于自负,认为自己能够找到长生药万世长存,所以对太子之位没有明确的态度,这就让大臣们无能为力,毕竟秦朝没确立嫡长子继位制度。第二,在知道自己活不长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发出诏书,这也就为赵高等人篡改诏书提供了可能性。第三,秦始皇外出途中却带了一些奸臣,而且带的都是一些和扶苏不和的人,这也就给扶苏继位埋下了隐患。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利益的朋友。因此,共同的利益让赵高、李斯、胡亥三人走到了一起,共同策划了一个惊天大阴谋,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改立胡亥为继承人,同时处死了朝中能够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
而这场阴谋的后果就是:秦二世元年陈胜等人起义,并沉重的痛击了秦国。到了秦二世二年楚国大将项燕后人,项梁项羽发动会稽起义,拥立楚怀王后人为王,刘邦率领起义军攻进咸阳城,灭了秦王朝。导致想着延续万代的秦王朝仅到了二世灭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纪晓岚和《阅微草堂笔记》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你有看过《三国演义》吗?在《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中,有不少精彩的经典小 故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小 故事大全 ,希望大家喜欢。三国演义小故事篇1:孔明三个回合舌战张昭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三国演义小故事篇2:关羽单刀赴会显英豪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三国演义小故事篇3:曹操得陇还望蜀隗嚣是天水成纪(今甘肃通渭东)人,青年时曾投在王莽国师刘歆的门下。更始政权建立的消息传人陇中,隗嚣的叔父隗崔起兵攻下天水郡治平襄,拥戴隗嚣为上将军。隗嚣听从军师方望的建议,出兵攻杀雍州牧陈庆和安定大尹(即郡太守)王向,又遣将略取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边郡。更始二年(24),更始朝廷派使者来征召隗嚣入长安,封隗嚣为右将军,而隗崔、隗义得不到官职。当年年底,崔、义两人商量要逃回天水,隗嚣害怕自己受牵连,就向更始帝告发。于是,崔、义二人就被诛杀,而隗嚣因忠诚而任为御史大夫。
不久,赤眉从东攻来,又传闻刘秀已在河北称帝,更始派在洛阳的张印、申屠建等将领密谋劫 持更始帝逃出长安,回南阳地区另谋出路。隗嚣也参与密谋。更始帝发觉后,捕杀了申屠建,又 派邓晔逮捕隗嚣。隗嚣与手下当夜冲出长安,逃回天水。隗嚣重新招集旧部,自称西州上将军。赤眉进入长安,更始政权分崩离析,三辅地区的耆老士大夫,都西来投奔隗嚣。隗嚣平时就是一个谦恭下士的人物,此时更是一一重用这些前来归附的士人。所以,在当时的割据者中,隗嚣的名望最大,连山东地区也闻其盛名。
移在刘秀与公孙述之间
汉将邓禹经营关中,屯兵在云阳(在今陕西淳化西北),裨将冯情反叛,窜入陇地,被隗嚣击败在高平。邓禹就以光武帝授予的节制大权,任命隗嚣为西州大将军,允许他专制凉州、朔方的事务。赤眉军撤离长安时,一度想西投陇中,被隗嚣的大将杨广击退。隗嚣觉得对汉军有功,就上书给光武帝。光武帝的回信对隗嚣很是尊重,不把他当作属下。当时,陈仓人吕鲔在公孙述的支持下,袭扰三辅地区,隗嚣又派兵马上配合冯异反击吕鲔。光武帝对隗嚣更是礼遇有加。后来,公孙述屡屡出兵汉中,又派人授给隗嚣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绶。隗嚣不甘居于人下,斩杀公孙述的使者。可是,当光武帝要求隗嚣出兵征讨公孙述,以观其真实态度时,隗嚣又婉言拒绝了。光武帝知道隗嚣持观望态度,不会真心归附,以后的书信,不再那么尊重,而是改用君对臣的口吻了。建武五年(29),隗嚣见东方的割据者陆续被消灭,就在汉将来歙的劝导下,派长子隗恂入朝为质。
有一次,隗嚣派使者周游来长安,途经冯异军营,被仇家杀害;而光武帝派卫尉铫期带珍贵礼物去赏赐隗嚣,刚到郑县(今陕西华县)地面,就被盗贼掠去礼品。光武帝常认为隗嚣是忠厚长者,一心要招揽他,至此只得叹息说:?我和隗嚣之间的事,看来好不了。他派来的使者被杀,我送去的礼物被抢!?正好公孙述出兵攻打荆州,光武帝就下诏书,要隗嚣出兵伐蜀。隗嚣上书说白水关险峻,当地栈道断绝。光武帝知道隗嚣不可能臣服,就亲自来到长安,派耿弁率七将军,经过陇地去攻打公孙述。隗嚣立即派大将王元据守陇坂,伐木阻塞道路。诸将与隗军交战,大败而退,王元乘势入三辅地区,被冯异、祭遵击退。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派兵出蜀,与隗军呼应。
得陇望蜀
在汉军不断的攻击和劝降下,隗军渐有叛降的将领,隗嚣见形势窘困,派大将王元入蜀向公孙述求救,自己则带着家属,投奔西城守将杨广。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吴汉、岑彭包围西城,耿弇、盖延包围上部,自己动身返回洛阳。月余之后,杨广身亡,隗嚣的处境更加危急。又捱过了几个月,王元、周宗带着蜀军五千,突然赶到西城,登高大呼:?百万大军来到!?汉军大惊,还未排好战阵,王元就冲入包围圈,把隗嚣接到冀县去。汉军粮食耗尽,撤兵返回关中。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陇西诸郡,又倒向隗嚣。建武九年(33),隗嚣财力人力消耗殆尽,处境每况愈下;而且又病又饿,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饭充饥,终于愤恨而死。隗嚣部下拥他的少子隗纯为主,据守在落门(在今甘肃甘谷)。一年后,来歙率军攻克落门,隗纯和诸将投降,只有王元单身入蜀,投靠公孙述为将。
光武帝从陇中东返时,留下一函给围攻西城的岑彭说:?如两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带兵南下去攻下西蜀。人心苦于不知足,才平定陇右,又想着蜀地。?从此,?得陇望蜀?就成为讥讽人心没有厌足之时的 成语 。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其?中兴?大业的;这也是历代王朝更迭时,无数次兼并战争的内在动力。
得陇望蜀(东汉建武六年(30),刘秀率兵平西北。部将岑彭与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孙述派兵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鄞(今甘肃天水),刘秀留盖延、耿弇率兵围之。布置好之后,刘秀便移驾东归。临行前他曾写信给岑彭,说:?如果攻下两城,就可以率兵南下攻蜀,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每一发兵,头须发白。?后来人们把?既平陇、又望蜀?概括为?平陇望蜀?或?得陇望蜀?,比喻人心不知足。
三国演义小故事篇4:吴下名将吕蒙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 文化 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 经验 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 教育 启发的。?
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
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
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三国演义小故事篇5:断头将军也识英雄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三国演义小故事
翻译。晋书。谢安传(节选)
纪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河北献县人,生于1724年,卒于1805年,享年81岁。纪晓岚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乾隆十九年甲戊科进士,一生仕途顺利,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从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一路升至《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帝御赐“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从纪昀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与执政者息息相关,他的荣华与名誉都要与当世皇权紧密相连的,所以他势必要做当权者在众多文人墨客、市井百姓中的新闻发言人。
纪昀晚年可以说是荣耀之至。自乾隆四十四年,纪昀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开始,其仕宦生涯是风生水起。至嘉庆十年病卒,纪昀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加国子监事,并享受赐紫禁城骑马这样的至高荣誉。
纪昀在政绩上并不突出,却能官居高位,一者因他多次执掌科举考试,门生众多,二者也是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与功绩无人替代,为士林所崇仰。李文藻称颂纪昀“海内共仰望为宗匠”,洪亮吉称他是“当代无人可并论”,刘权之称其“一代文宗”。
《阅微草堂笔记》由《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及《滦阳续录》六卷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并非一气呵成,根据诸部书中纪昀自作的序言,《滦阳消夏录》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为最早,最后一部《滦阳续录》则成书于嘉庆三年(1799年),前后延续接近十年之久,嘉庆四年(1800年)由门人盛时彦为之校订合刊,遂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和思维特征,有着丰富而多样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问世两百余年引起学术界持续的研究和评论。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纪昀已经成熟定型的学术系统决不会因为小说的创作而完全搁置。就这一点而言,还是他的门人盛时彦把握最精准、分析最透彻:“至于辨析名理,妙极精微;引据古义,具有根柢,则学问见焉。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则文章见焉。”盛时彦称纪晓岚创作小说是将学问之道与文章之术完美统一,这也就是纪昀所自称的“著书者之笔”的内涵所在、精义所在。
所谓“著书者之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将学人的学术思维融入到小说创作中,把理性的学术观点渗透进小说创作中,将辨析的学术方法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把考据的学术内容灌注到小说创作中。从这个上意义说,纪昀非但没有转变自己的学人身份,反而是通过小说创作进一步强化了、彰显了自己的学人身份、学者地位。
《阅微草堂笔记》不只是有《搜神记》的搜奇志怪,更不只是有《聊斋志异》的画狐描鬼。作者的画狐描鬼、搜奇志怪,只是他理论思索与探究认知的外在表现;他选择笔记体、杂记体,只是便于搭建自己学术思维、学术观点的载体与平台。小说最有特色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正是最能体现纪昀学术内涵、学术素养的部分,这就形成了它在笔记小说独特风格与独特品格。这是研究者在探讨纪昀的学术思想体系时所必须直面正视的问题。
纪晓岚“质疑”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方法的直接的文字史料,见于《阅微草堂笔记》卷后,纪晓岚为纪念其早逝之子纪汝佶,“附录”纪汝佶仿蒲松龄《聊斋志异》所创作六则“志怪”故事的“附言”中。
纪晓岚自己的文艺观,在此则“附言”中,表达的还是极为清楚的。但长期以来,它却被研究蒲松龄与纪晓岚文艺观之分歧者所忽视。盛时彦为《阅微草堂笔记》中《姑妄听之·跋》初版时,所写于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跋》,与嘉庆五年庚申(1800)盛时彦为整理合编《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他又写了一篇《序》。
这些文字都是盛氏手笔转述纪晓岚的文学观点,并非纪晓岚的谈话实录。所以,这些文字有无盛时彦自己的发挥,就很难说了。所以,盛时彦只能在其《序》尾说:“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此说是“知言”,而不是“直言”。故在《序》中所说:“故诲*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我想大学者纪晓岚,其心胸未必这样偏狭。若时彦能活到现在,他自己也会说:他偏狭。《聊斋》风行天下,时代变了。历史是无情的。
纪昀以事阐理的艺术处理是非常高超的,一般情况下,评论家认为《阅微草堂笔记》的说理艺术为“每事下一评语,说理之确”。《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说理是无处不在的,其中最为精妙的就是事理交融。这种说理的艺术方式是纪昀在小说中常用的故事+议论的方式。整篇小说以叙事为主,理在纪昀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浮现,这种事理交融是文学中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象外之象”。
《姑妄听之三》第44则讲述“里有入山樵采者,见一美妇隔涧行,衣饰华丽,不似村妆。心知为魅,伏丛薄中觇所往。适一鹿引麑下涧饮,妇见之,突扑地化为虎,衣饰委地如蝉蜕,径搏二鹿食之。斯须仍化美妇,整顿衣饰,款款循山去”。这则故事与《聊斋志异·画皮》故事相类,《聊斋志异》以长篇的故事加以“异史氏曰”阐发的道理,虽然《画皮》故事性更加动人,但长篇的叙述,人物的复杂性,导致了主题的多元化,虽然结尾加以阐述,但从多角度解析会降低作者欲阐发的道理。
《阅微草堂笔记》却通过这样简短而趣味性的故事针对性地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故事简短,事与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这方面《阅微草堂笔记》技高一筹。
作为明清之际笔记小说的双璧,《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都选择了说狐谈鬼的模式。他们在文中塑造了众多的狐鬼形象,但是二者所塑造的狐鬼形象有着明显的不同。二者的身份不同,纪昀是学者身份,蒲松龄则为落魄文人;二人的年龄不同,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是饱经世事沧桑的老者,蒲松龄则是一位满怀抱负情怀的中年。
因此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我们所看到的多是雅狐雅鬼;在《聊斋志异》中所呈现的多是情狐情鬼。一个作品常常会局限于作者的所见所识。在纪昀晚期,他人生的标签是学术,他一生之所学已经融汇贯通。在他的笔下,为我们呈现的众多孤鬼形象也多是博学通雅之狐鬼。“他们是狐鬼中的‘学问家’,也是学问家眼中的‘狐鬼’”。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做了非常客观地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然昂趣,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且有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是针对《聊斋志异》所创作的。纪昀对《聊斋志异》的“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极为不满。虽然这不是《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主要原因,但确实是纪昀针对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传奇体在小说中过度虚构、文辞华丽等现象,依据传统目录学的小说观创造了追宗晋宋的“尚质黜华”的笔记小说。
《姑妄言之》的自序中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纪昀追求的笔记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王充的《论衡》、应劭的《风俗通义》杂说“引经据古,博辨宏通”的内容博杂。他更追宗以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的“简淡数言,自然妙远”的艺术魅力。
魏晋时期崇尚自然,因此在语言上推崇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例,鲁迅概括其艺术特色为“记言则玄言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这里仅仅使用了16个字,就将王戎吝啬的本性刻画出来。即使《聊斋志异》多采用多藻饰的传奇体,但亦有短篇,其语言上也在追求一种简约凝练。
如行文较长的《红玉》“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蒲松龄并没有刻意塑造红玉的外貌与神态,而是以一个“美”字来概括。作者仅仅通过简单的“月下”这样的意境为红玉的出场做了铺垫,使读者随之产生自己幻想中的美丽女子。“微笑”“不来亦不去”为我们补充了红玉娇羞的神态。简单的语言,却给读者创造了无可限量的想象空间。这想象亦是跟随作者笔下的文字所牵动。笔记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使用简洁的语言创造深远的意境,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纪昀曾评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见之又所未解也。……惟此二事,则夏虫不免疑冰。”
分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为“一书而兼二体”,二为对文学虚构的态度。纪昀对一部书中存在两种文体的否定,根源应出自中国传统的文体观念。受过严格训练的封建文人有着深刻的文体区别意识,认为每种文体都有明确的规范和功能,极少逾越。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一书而兼二体”,但是由于他一生极少留下对小说理论的表述,所以今天我们无从得知此举是否有意而为之,但是他一定是意识到了传统文言笔记小说所存在的表现力上的缺陷,故而通过唐传奇的笔法对文言笔记小说进行了改造,成就非凡,在这一点的认识上上,纪昀无法与蒲松龄同日而语。
对于《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之间的创作方法上的差异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在清代就有学者已有较为公允的评论。俞樾在其《春在堂随笔》中指出:“纪文达公尝言:《聊斋志异》一书,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先君子云:蒲留仙,才人也,其所藻绩,未脱唐宋人小说窠臼;若纪文达《阅微草堂五种》,专为观惩起见,叙事简,说理透,不屑屑于描头画角,非留仙所及。余著《右台仙馆笔记》,以《阅微》为法,而不袭《聊斋》笔意,秉先君子之训也。然《聊斋》藻绩,不失为古艳,后之继《聊斋》而作者,则俗艳而已。甚或庸恶,不堪入目,犹自诩为步武《聊斋》,何留仙之不幸也。”
俞樾对二者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他已朦胧地看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宋传奇小说与魏晋志怪小说在其各自的发展里程中,有清一代已经形成了两座文学上的高峰。他没有厚此薄彼,虽在认识与语言的表达上,仍然有旧时代文学观因袭烙印,其观点还是客观的。
关于对文学虚构的态度,从今天的小说艺术理论看来,纪昀的小说观未免僵化,他以以著史的角度来审视小说创作,认为小说应当较为真实地再现事情经过和人物行为,直述见闻,信而有征,否定小说中的想象虚构和人为设定的戏剧冲突,压抑情感的宣泄,代之以更为平和的感情表达。随着小说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实践,蒲松龄那才华横溢的笔法和令人心折的情节得到普遍肯定,在艺术水平上,《聊斋志异》的评价也往往高于《阅微草堂笔记》,单从文学角度,本文认为纪昀的小说观相比蒲松龄是略逊一筹。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据罗振玉《芒洛家墓遗文四编 ? 补遗》所收“ 谢府君神道”);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 以儒素显” ,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父亲谢裒(一作褒),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
谢安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四岁时,谯郡的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 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 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很器重谢安,青少年时代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为藉囗推辞了。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就是不愿当官。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经皇帝下诏才赦免。
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时常有人说:“谢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的妹妹,眼看谢氏家族中的谢尚、谢奕、谢万等人一个个都位高权重,只有谢安隐退不出,曾对谢安说:“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谢安掩鼻答道:“只怕难免吧。”果然,升平三年(公元359)发生的谢万被废黜事件,终于迫使谢安步入仕途。
谢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谢奕病死,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升平四年(360),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谢安接受了。这本来只是很寻常的事情,然而消息传出以后,竟然引起了朝野轰动。在他动身前往江陵的时候,许多朝士都赶来送行,中丞高崧挖苦说:“卿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隐居东山不出,人们时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而谢安夷然毫不介意。桓温得了谢安却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告辞后,桓温自豪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咸安元年(371),对 东晋朝廷 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权臣桓温本想立功中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没想到在枋头一战遭到惨败。为了重立威名,他听从郗超的建议,在咸安元年废黜了司马奕,另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此时的谢安已担任了侍中,不久又升任为吏部尚书。他洞悉桓温的野心,也知道简文帝比被废黜的司马奕也强不了多少,只是清谈的水平略高一些而已,但他仍然忠心匡扶朝廷,竭力不让桓温篡权的图谋得逞。
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终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
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就座,然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同年三月,桓温得了重病。在返回姑孰之后,病情日益加重。但他还在幻想着能得到加九锡的殊荣,不断派人催促。谢安故意拖延,对已经起草好的诏书一再加以修改,迟迟不予颁发。桓温终于没有如愿,抱憾而死。
桓温死后,谢安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数月后,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谢安又兼总中书省,实际上总揽了东晋的朝政。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他没有趁桓温病死的机会翦除桓氏集团,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让他担任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负责镇守京口,后来又转为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桓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将相关系的协调,促进了政局的稳定。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而文雅则更胜一筹。
内部安定之后,谢安又把注意力转向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当时,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东晋军队在与前秦的交战中屡遭败绩。谢安派自己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军征讨,接连取得胜利。又命谢玄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北府兵,为抗击前秦作好了准备。
太元八年(383),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谢安依然是那样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分负责军事,并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比东晋大十倍,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法。哪儿知道谢安听了像没事一样,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我已经有安排了。”谢玄心里想,谢安也许还会嘱咐些什么话。等了老半天,谢安还是不开腔。谢玄回到家里,心里总不大踏实。隔了一天,又请他的朋友张玄去看谢安,托他向谢安探问一下。谢安一见到张玄,也不跟他谈什么军事,马上邀请他到他山里一座别墅去。到了那里,还有许多名士先到了。张玄要想问,也没有机会。谢安请张玄陪他一起下围棋,还跟张玄开玩笑,说要拿这座别墅做赌注,比一个输赢。张玄是个好棋手。平常跟谢安下棋,他总是赢的。但是,这一天,张玄根本没心思下棋,勉强应付,当然输了。下完了棋,谢安又请大伙儿一起赏玩山景,整整游玩了一天,到天黑才回家。这天晚上,他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到自己家里,把每个人的任务一件件、一桩桩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谢安这样镇定自若,也增强了信心,高高兴兴地回到军营去了。那时候,桓冲在荆州听到形势危急,专门拨出三千名精兵到建康来保卫京城。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是不懂得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准要遭难了。”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甚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帝却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竭力排挤谢安,使谢安不能施展他的才能。于是,他 提出由自己率军出镇广陵的步丘,修筑了新城(今江苏扬州邵伯镇),名义上是准备援助前秦,实际上是想脱离建康这个是非之地。他着手建造泛海的船只,准备从海道返回会稽。但他不久就患了重病,只得请求返回建康治病休养。然而他回到建康只有几天,就溘然病逝了,重回东山的心愿未能实现。 到了谢安一死,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政就越来越腐败了。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执掌权途”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