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_如梦令李清照
非常感谢大家对如梦令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如梦令的意思
2.《如梦令》的意思是什么?
如梦令的意思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的意思是什么?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水鸟。
词作赏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便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沉醉的瞬间神情,其醉也,既在酒,亦在山水之间。其情真,其兴逸,而且带点真趣和野味,仿佛让人看到主人公回舟误入荷花丛中的瞬间动作,还仿佛听到她在慌乱的瞬间脱口喊出的急切之声。
急切之声来自急切之情,急切之情必然流露出急切之容。这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口气宛然,声情并急;仿佛看到白鸥和白鹭被惊飞起的瞬间景色。
这景色清新迷人。灰暗的暮色和洁白的鸟色的反衬,白色的前景和黑色的背景的对比,扩大了空间感,增加了立体感。鸟之飞动,船之划动,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也属于人们常说的动中有静的描写。
这种清新幽静的景色和急切的心情是不调和的,然而这种不调和却像交响乐中高音旋律和低音旋律向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样,在矛盾中发展,最后回归于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的和谐。
词牌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六十六字,名《如意令》。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风却急猛,虽然酣睡一宵,酒的醉意却还未消去。担心地询问那个卷帘的侍女,海棠如何了?她却说海棠依然无恙。“唉,”我说:“知道吗?知道吗?经雨后的海棠一定叶茂花稀了。”
赏析
一、?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性小令,全词才33个字,但其容量却是很大的。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丈夫赵明诚也是—个才子,精通诗、词、赋,两人可谓是门当户对,其乐融融地生活着。可好景不长,“靖康之乱”后,两人被分开了,丈夫在莱州等地做太哥,而词人只身流落在江南杭州等地。这首词就是在两人分离后写的。
词的前两句是写景,写昨天夜里风雨交加,雨点虽不大,但风却很急猛,在如此的夜晚,词人—人留守家中,虽然睡前喝了点酒,酣睡了一宿,但是早上起来,酒的醉意仍没消尽。这两句中,不难让人感到词人因为丈夫不在身边,感到寂寞,感到孤独,只能借酒来排遣,否则因为对丈夫的思念入夜是很难入眠的,可见词人的思夫之切。三、四两句,写词人早晨起来以后便问侍女,园中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会不会被风雨吹折了?怕的是侍女粗心没有照顾好。侍女告诉她,海棠依旧像先前那样艳丽。这表面上是写词人对园中海棠花的怜惜、关爱,实际上是在回忆早年和丈夫共同生活时的那种舒心悠闲的生活,如今丈夫远在异地为官,思夫使她已经无心亲自去打理、护理海棠了,只好依赖侍女了。接着两个短句“知否?知否?”写得十分灵活,“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种反复的手法,表面上是在问侍女,实际上是词人在问自己。? “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表示经过雨打风吹,海棠花自然只能叶茂花稀了,但其中的潜台词更多,丈夫的离开,犹如花落,家中只留下了词人,如叶茂花稀—般,其孤独、寂寞就不言而喻了。“绿肥红瘦”,语言委婉,这不仅是写雨后的花,更是在写词人自己:? 丈夫分居异地,使她更感韶华易逝,岁月难留。这完全是词人借春、怜春,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朗读时要细细去品味。
好了,关于“如梦令”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如梦令”,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