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两悉称_铢两悉称的拼音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铢两悉称”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观猎 王维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2.铢两悉称的拼音

3.铢两悉称造句

4.和斤两相关的成语

5.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铢两悉称_铢两悉称的拼音

观猎 王维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观猎》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全文译文

       风声疾劲传来角弓弦鸣,是将军在渭城射猎驰骋。

       草枯后猎鹰眼更显锐利,雪融化骏马蹄跑得更轻。

       瞬息间已驰过新丰市境,猎罢后又回到细柳军营。

       回首望不久前射雕之处,依旧暮云千里一片低平。

作品赏析

       诗的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两句使人联想到鲍照写猎名句:“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但这里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是明写在纸上的,而王维却将同一层意思隐然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

       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

原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

       ⑴猎:意即狩猎。

       ⑵劲:强劲。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使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

       ⑶渭(wèi)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⑷鹰:指猎鹰。眼疾:目光敏锐。

       ⑸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⑹细柳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⑺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北史·斛律光传》载,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

       ⑻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创作背景

       这是写将军打猎的诗。宋人郭茂倩摘前四句编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唐人姚合《玄极集》及韦庄《又玄集》均以为王维所作。此诗是王维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出使塞上之初。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铢两悉称的拼音

       锱铢必较、

       寸积铢累、

       寸量铢称、

       铢量寸度、

       铢两分寸、

       铢两之奸、

       铢两悉称、

       铢分毫析、

       以铢程镒、

       计较锱铢、

       锱铢不爽、

       以镒称铢、

       算尽锱铢、

       铢施两较、

       铢锱必较、

       铢铢较量

铢两悉称造句

       铢两悉称?拼音:zhū liǎng xī chèn。

       铢两悉称。铢两悉称,汉语成语,拼音是zhū liǎng xī chèn,形容与实际相符,非常精准、妥帖;也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出自《伪自由书·不通两种》。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和斤两相关的成语

       铢两悉称,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就是将一铢两钱的重量换算成与一铢两钱重量相等的重量,从而得出一枚钱币的重量。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中,以银、铜等金属币为主要流通货币,使用最普遍的是铜币,但是铜币重量太轻,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开始铸造重达一斤的大钱。钱文“铢两”即是对此种货币形制的称谓。

       下面是一些使用“铢两”和“悉称”造句的示例:

       在古代,人们用铢称量黄金。

       自古以来,铢称一直是商业交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粮食、肉类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买卖并不需要使用铢称,因为它们可以按照公斤、图斤等其他计量单位进行悉称。

       在宋代时期,铜钱成了主要货币,但人们仍然会用铢称量铜钱的重量。

       由于前现代的货币比较混乱,所以很多交易都是采用铢称的方式进行结算。

       如果将一件古董按照市场价值悉称,往往会发现它的价格远超出其本身的实际材料价值。

       由于金银首饰的价值相当高,所以在购买、销售的时候需要采用铢称进行计算。

       随着时代的变迁,铢称已经逐渐被取而代之的市场交易方式所替代。

       在现代货币流通体系下,使用铢称进行交易已经相对较少见了。

       小贩们在出售水果、蔬菜等商品时,也常常采用悉称的方式来计价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铢两悉称:zhū liǎng xī chèn,悉:都;称:相当。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作谓语、定语;指半斤八两。

       拈斤播两:diān jīn bō liǎng,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过分计较。

       擘两分星:bó liǎng fēn xīng,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作谓语、定语;指分得很清。

       分金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作谓语、定语;比喻过分计较。 八两半斤:bā liǎng bàn jīn,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等。

       半斤八两:bàn jīn bā liǎng,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分斤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比喻过分计较。作谓语、定语;比喻过分计较。

       掂斤抹两:diān jīn mò liǎng,犹言掂斤播两。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缺斤短两:quē jīn duǎn liǎng,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量不足。

       分斤拨两:fēn jīn bō liǎng,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作谓语、定语;比喻过分计较。

       掂斤播两:diān jīn bō liǎng,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分星拨两:fēn xīng bō liǎng,犹言斤斤计较。作谓语、定语;指人仔细。

       掂斤估两:diān jīn gū liǎng,犹言掂斤播两。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搬斤播两:bān jīn bō liǎng,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作谓语、定语;指盘剥克扣。

       劈两分星:pǐ liǎng fēn xīng,劈:分开;星:秤杆上的小点子。指过分计较微薄小利。作谓语、定语;指斤斤计较。

       半斤八面:bàn jīn bā miàn,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分斤较两:fēn jīn jiào liǎng,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作谓语、定语;比喻过分计较。

       称斤掂两:chēng jīn diān liǎng,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作谓语、定语;用于抉择。

       秤斤注两:chēng jīn zhù liǎng,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争斤论两:zhēng jīn lùn liǎng,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作谓语、宾语;指人放不开。

       短斤缺两:duǎn jīn quē liǎng,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量不足。

       称斤约两:chēng jīn yuē liǎng,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抉择。

       颠斤播两:diān jīn bō liǎng,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分星掰两:fēn xīng bāi liǎng,一点一滴,详详细细。作谓语、定语;指人仔细。

       弹斤估两:tán jīn gū liǎng,形容掂量轻重。作定语、状语;用于估算。

       铢施两较:zhū shī liǎng jiào,指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弹筋估两:tán jīn gū liǎng,形容掂量轻重。作定语、状语;用于估算。

        称斤注两:chēng jīn zhù liǎng,形容只注重小节而没有气势。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没斤没两:méi jīn méi liǎng,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作谓语、定语;用于指责人。

       秤平斗满:chèng píng dǒu mǎn,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作宾语、定语;用于买卖。

       一推六二五:yī tuī liù èr w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

       一退六二五:yī tuī liù èr w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作宾语;指蔑视对方。

       大秤小斗:dà chèng xiǎo dǒu,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小于标准的斗出,进行盘剥克扣。作宾语、定语;用于剥削等。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作者] 辛弃疾 ? [朝代] 宋代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标签: 祝寿 典故 豪放 词 目的 其他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译文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注释

        ⑴韩南涧:即韩元吉,辛弃疾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

        ⑵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⑶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⑷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⑸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⑹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⑺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⑻山斗: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⑼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⑽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⑾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⑿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赏析 赏析一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 *** 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赏析二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之带湖,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 ),致仕后亦侨寓此地。由于他们都有抗金雪耻的雄心壮志,所以过从甚密 。这时距宋金“ 隆兴和议”的签订已整整二十年,南宋朝廷文恬武嬉,并不关心国事。又三年,岁次甲辰(1184 年)正逢韩元吉六十七岁寿辰,辛弃疾填了上录一词申祝。

        一起两句,劈空而下,笔力万钧。作者蔑视南渡以来的当政者,“几人”云云,真有杜诗“ 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概。说朝士无才,宋则隐然以有才者推崇韩元吉 ,并以此自许 ,亦即“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之意。按辛弃疾曾作《美芹十论》、《九议》向皇帝、宰相献策;韩元吉亦有《论淮甸札子》、《十月末乞备御白札子 》向朝廷进言。故论治世,经纶之才,韩、辛两人都当之无愧。另外此处也有感,当政者无才无德不知任用有才之士,承接六句,分为二层:一则借往昔旧京父老颙望王师之情,和东晋士大夫痛洒新亭之泪,慨叹今日偏安之局仍未改观;中原山河仍未收复;二则引用桓温登平乘楼眺望之言,指责中原沦胥,为朝臣误国结果。由于这六句都针对当时世事而发的,故情绪转为低沉,笔调也随之挫落。歇拍四句,谓御敌靖边,建功扬名,才是吾辈儒者应尽的职责。这是抒露自己的豪情壮志,并勖勉韩氏,故笔锋重新振起。下片都是向着韩元吉说的。过片三句,他把韩元吉比作韩愈,是当代文坛上的泰山北斗。诗文词中惯用同的古人比今人。按韩元吉有《南涧甲乙稿》传世,黄升称他“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 ”(见《花庵词选》)。因此,将韩愈比拟元吉,不为太过。接三句,谓韩氏呱呱堕地,已自不凡,风云际会 ,更露头角。

        上述五句都属颂扬之词,故意气仍然风发,笔调仍然轩朗。再下三句,把韩氏比做裴度 、李德裕和谢安。这三位都是前代的贤相。韩氏先世曾任显职,韩元吉的勋业和位望虽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同是政治舞台上失意而退归林下的境遇,彼此是相仿佛的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为此,笔调再次挫落。最后三句,用瑰辞壮语激励韩氏投袂而起,完成恢复中原的夙愿。上下片之结尾,笔力气势,铢两悉称,立意遣辞,前后照应甚密。 这是一阕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寿词。一般寿词多祝贺语,所谓善颂善祷。此词一反故常,除下片略有些颂祷味道外,其他都是借题发挥,因忧伤国事而抒发愤慨。最使作者愤慨不平的,乃是在朝者无才无志,而在野的有胆识 、有志节之士 ,却无权无位。由于在朝者无才无志,对国事漠不关心,酿成神州陆沉之祸,辜负中原父老喁喁之望,更引得渡江士人新亭之泪,国势颓衰至此,秉政者难辞其咎。以上是上片的要领,也是全阕的主旨。

        下片另立机杼,从抒露对国事的愤慨,转而称颂韩元吉。这与上片形成上片的有机组合。因为对韩氏的称颂,一方面因毕竟是祝寿词不可能一句称颂的话没有,另一方面也是说 ,在朝当政者没有治国之才,而像韩元吉一样真正有才之士却被排挤在外,这更是令人不平的。假如像韩元吉一样的人,在朝秉政,得行其志,国事尚有可为,匡复之机,仍然有望。可是现今呢?韩氏和自己都象历史上三位贤相一般投闲置散,啸傲烟霞,寄情林莽,虽尤有报国之心,但对国家大事竟无置喙的余地,于此,作者愤慨之情可以想见。最难得的是,作者于愤慨之余,对国事仍未失去信念,于是发出“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的预言,换言之,即国耻未雪,无以称寿,这与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堪称异代同调,又与上片“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紧密契合。这也正是本祝寿词不同一般的原因。

        本词除运笔布局,峰峦起伏,颇具匠心外,引用史乘,比拟古今,也挥洒自如。如上片连用“五马渡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神州陆沉”四则东晋典故比拟南宋之事,贴切无伦,由于在中国历史上,受少数民族侵凌而南渡偏安的只有东晋和南宋两个朝代,故国情世局多有相似之处。下片以东晋谢安、唐代裴度、李德裕,韩元吉,不但因为韩氏当时的处境,与谢、裴、李三人的某一时期相似,而且还涵蕴著更深一层意思:谢安淝水大破苻坚军,裴度平淮西吴元济之乱,李德裕平泽潞刘稹之乱,这三位古人,都建立了不世之功勋。而韩元吉呢?虽曾风云奔走,但仍不得重用。则满腹才华未及施展便致仕家居,故作者为之惋惜。以此下接激励韩氏的“待整顿”三句,便很自然而不突兀。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其它作品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青玉案·元夕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清平乐·村居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更多作品

       好了,今天关于铢两悉称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铢两悉称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铢两悉称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