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_望岳杜甫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望岳”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杜甫古诗《望岳》赏析
2.杜甫的三首《望岳》分别是什么?
3.杜甫写望岳的背景
4.望岳全诗的翻译
5.望岳原文及注释
6.望岳的主旨
杜甫古诗《望岳》赏析
《望岳》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下面一起来欣赏下!《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 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讲解:
题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评解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尽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顺序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所以《唐宋诗醇》卷评价说:“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感叹:“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杜甫的三首《望岳》分别是什么?
《望岳》原文及翻译如下:1、《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翻译: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望岳》赏析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杜甫写望岳的背景
杜甫的三首《望岳》分别是:1、《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三首·其三 ?》 ? 唐代:杜甫?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3、《望岳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4、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5、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望岳全诗的翻译
《望岳》创作背景: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出处《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扩展资料
1、《望岳》鉴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2、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望岳原文及注释
望岳全诗的翻译: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究竟有多么雄伟?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所有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清晨和黄昏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望岳全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望岳的主旨
望岳原文及注释如下: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注释:
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望岳:遥望泰山。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夫:语气词。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青未了:青翠的山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了:尽。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钟:赋予、集中、萃聚。神秀:秀美而有灵气。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割:划分。荡胸:使心胸动荡。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决:裂开。眦:眼眶。入:没。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凌:跃上。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览:一望。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作者简介: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望岳的主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扩展资料:
1、主题思想
通过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3、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好了,今天关于望岳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望岳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望岳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